《野心宦官》故事荟

  1。去势
  
  宦官本是可怜人,王继恩却不觉得自己可怜。尽管不能娶妻生子、为官作宰,但出身贫寒的他本就是因战乱灾害活不下去,才被父母卖到了皇宫。和弃尸荒野的乡邻相比,他已经幸福太多了。一开始,王继恩只想苟活下去。可是,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赵匡胤即位后,不放心把饮食起居交给忠于后周的宦官,便让这些宦官去服侍后周废帝,又亲自挑选了一批年轻的宦官服侍自己。这些人没什么背景,一贯被踩踏,一旦被提拔,无不感激涕零、甘心为他而死。王继恩就是其中之一。
  
  许多宦官家里都穷,因此不识字。王继恩也没念过多少书,跟随赵匡胤后,他才开始学习,并偷偷看大臣的奏折,试图了解朝局。既然有了机会,王继恩就要好好抓住:这辈子既然注定只能做宦官,那么他就要做天下第一的宦官!
  
  王继恩看过大臣的奏折之后,总会把重要的放在上面,让赵匡胤首先浏览。渐渐地,赵匡胤注意到了王继恩,几番交谈之后,发现这个小伙子对军事和政局竟然有着不俗的见解。他很高兴,宫中寂寞,皇帝真正信任的没有几个人,王继恩大概可以算是少有的一个。
  
  一次,赵匡胤从朝堂上归来,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王继恩奉上一杯好茶,轻声询问:“官家有何烦恼?”赵匡胤叹了一口气,说:“人们都说当天子有许多好处,可你看看我容易吗?我早朝时处理错了一件事情,因此闷闷不乐。”王继恩默默听着,没有答话。
  
  赵匡胤是比较公允的,是位能纳谏的贤君,但他偶尔也会任性,只不过任性后也会后悔。此时,他不过是在发牢骚,抱怨皇帝不好当,并非真的要听王继恩的意见。王继恩明白,面对一个发牢骚的君王,愚蠢的人才会附和、讨好。因此,他默默不言,正是明智的选择。
  
  只是,赵匡胤在感叹皇帝难当,在王继恩听来,感受却未必相同。若是有一天,自己也能手握大权,看无数人在自己面前俯首低眉,就算是有烦恼又如何?
  
  懂事的王继恩渐渐获得了赵匡胤的信任。在北宋平定四方的战争中,他多次作为赵匡胤的代表出现在前线,监督那些手握雄兵的将领们。但赵匡胤虽然派他当监军,却只给他遇事奏报之权,不让他直接干预军事。王继恩自己也很注意分寸,对曹彬、潘美这些大将非常尊重,议事时从来不公开表态。虽然他是钦差,但这些将军来头极大,不是皇帝的义兄弟,就是皇帝的老乡。曹彬、潘美等人对王继恩的低调很是满意,监军不干预军政,就是最大的贡献了。于是,将领们奏报功劳,总少不了王继恩的那一份。王继恩由此一步步升迁为入内都知,成为朝廷最大的宦官。
  
  只是,宦官终究是宦官,就算是没有品级的末流官员也看不起他。不过,机会终于来了。
  
  赵匡胤暴病而亡,事起突然,皇子都不在身边。宋皇后急忙派遣皇帝的近臣王继恩半夜出宫,召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入宫。赵德芳一旦入宫,天亮之后必然登基为帝。接到命令之后,王继恩几番思量,作出决断:不去找赵德芳,而去找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
  
  史书上说,王继恩认为“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赵匡胤确实有过传位给赵光义的想法,毕竟他在世时只有赵光义被封为王,担任开封府尹,而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都不过是地方官职,且一直没有王爵。但毕竟赵匡胤没有明确立弟弟为皇储。而且遭逢突变,深得赵匡胤宠爱的宋皇后召赵德芳入宫,未必不是赵匡胤的遗愿。可惜,赵匡胤号称有识人之明,却没有看穿王继恩低调和顺从之下澎湃的野心。
  
  若是赵德芳即位,赵德芳最感谢的是宋皇后,没有王继恩什么功劳;若是赵光義即位,赵光义自然对王继恩感激涕零,那样,王继恩的风光岁月才有可能到来。
  
  王继恩来到晋王府,将变故如实相告,请晋王即刻随自己入宫。赵光义大吃一惊,借口说要和家人商议,进入房中。皇位历来父死子继,赵光义虽然是皇弟、是默认的皇储,却没有公开宣布,也就没有合法的地位。万一入宫是个骗局,赵光义很可能被擒,十几年来苦心笼络朝臣的心血就要前功尽弃……王继恩看赵光义犹豫不决,就到院中大声说:“王爷快些决断,晚了恐怕皇位就为他人所有了!”赵光义这才和王继恩一起入宫。
  
  那天晚上下着大雪,前路漆黑,王继恩提着灯笼,为赵光义引路。走在冰冷的雪地上,王继恩心跳加速,是生是死,在此一搏了!
  
  在王继恩的引导下,赵光义轻松地进入了皇宫。王继恩担任入内都知多年,许多中下级宦官头目都是他的人马,只要进入了皇宫,那就是王继恩的天下。一行人来到皇帝寝宫前,宋皇后听到外面的脚步声,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大声说:“是晋王到了!”随即,他带着几十个心腹宦官簇拥着赵光义拥入寝宫。宋皇后大惊失色,她在后宫根基较浅,并无子嗣,对赵光义也向来敬畏,毕竟赵匡胤宠爱的花蕊夫人就是被赵光义借口为了国家社稷而一箭射死的。既然赵德芳没有入宫,失去几位皇子的势力,她根本无法和赵光义对抗。聪明的宋皇后立刻说:“官家,我们母子的性命,就交托给官家了。”宋皇后这是在告诉赵光义,自己无意争夺,只求保命。
  
  当晚,赵光义接管皇宫,匆匆即位,是为宋太宗。他很感激王继恩,虽说他多年来苦心经营,可机遇常常稍纵即逝。一旦赵德芳入宫即位,对手必然借新君力量将自己除之而后快。幸好,他赢了。
  
  即位后,他立即委任王继恩为永昌陵使,负责宋太祖的安葬事宜。这个职务一般由宰相、枢密使出任,宦官最多负责监督,宋太宗却直接任命了王继恩,给了他足够的尊崇。修建皇帝陵墓,所用钱粮无数,自然是个美差。王继恩得到了权力,更得到了实惠。
  
  之后,宋太宗又任命王继恩为宫苑使,掌管整个皇宫,遇到重大事情不必再和宰臣商议。王继恩大权独揽,成为皇宫实际的大管家。宋太宗还觉得对他有所亏欠,又让王继恩掌权军械库存,担任河北刺史。自此,王继恩成为两宋宦官中出任朝廷军职的第一人。
  
  此后,王继恩的官越做越大,最后竟然成为统管西南各路兵马、讨伐李顺起义的大元帅。
  
  成都本是天府之国,可成都府历届官僚残暴贪婪,百姓苦不堪言,导致王小波和李顺率众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攻占了成都府,周边郡县百姓纷纷响应。几路人马征讨无效,王继恩主动请命,要求带兵平乱。既然要当官,那就要独当一面,做一方诸侯。
  
  宋太宗任命他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统管川蜀军政。王继恩早年的刻苦学习发挥了功效。他调集各路人马对李顺部队形成合围之势,一番围追堵截之后,顺利地夺回成都府。叛军多次战败,地盘大减。
  
  王继恩本该乘胜追击,早些平叛。可他明白,叛乱一旦平定,自己这剑南两川招安使的军权就要上交。于是,夺回成都之后,他不但没有及时清剿,反而整天喝酒享乐,每次出行都要摆仪仗队,演奏音乐,俨然王侯出巡。
  
  军中本严禁赌博,他却经常赌博下棋,搞得上上下下喝酒赌博风行,军纪涣散。老百姓怨声载道,潜伏在山林之间的叛军残部更是不时突袭郡县。百姓们本渴望官军收复失地,却发现官兵比盗贼更可恨,许多地方再次发生叛乱。
  
  接到奏报,宋太宗明白王继恩做得确实有些过火,但他毕竟对自己有恩,李顺也的确死在他手上,虽然王继恩有小过,但功大于过。宋太宗思前想后,任命王继恩为宣徽使,解除兵权,到朝廷任职。
  
  诏令下发之后,朝廷宰臣一致反对。宣徽使职权等同副相,不但统管皇宫大小事宜,连朝廷祭祀、朝臣议事也属于其权责范围。这样重要的职务交给一个宦官,日后必然导致大宋宦官专权!宋太宗看到反对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来,只能作罢。
  
  可怎么向王继恩交代呢?他灵机一动,任命其为宣政使,并告诉王继恩,这个官职特意为他而设,职权同宣徽使一样。王继恩很满意,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如此!
  
  一晃,宋太宗即位已经21个年头。他的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他在位一天,王继恩可以享受一天的富贵;可宋太宗驾崩之后呢?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太宗选定的太子是赵元侃。本来,就算是赵元侃即位,只要谨守本分,王继恩也可以安享晚年。可是久享权势乐趣的王继恩决不能忍受失势后无人问津的落寞。
  
  自己21年的富贵,是借助拥立太宗为王之势;要想延续富贵,就必须再次拥立新君。太子登基名正言顺,没有他王继恩的功劳;可若是其他王爷即位,一切就不同了。
  
  在诸多皇子之中,宋太宗对赵元佐感情最为特殊。赵元佐本是嫡长子,是宋太宗最满意的继承人。可他生性善良,对宋太宗打压叔叔秦王赵廷美非常不满。太宗要整死赵廷美的时候,满朝大臣都不敢出声,唯独赵元佐一力营救,惹得太宗下旨痛斥。赵元佐内心忧愤,放火焚宫,获救后被幽禁多年。
  
  宋太宗晚年,最不能安心的就是对长子过于冷漠。无论怎样埋怨儿子不理解自己,赵元佐毕竟是嫡长子,本性善良,处事果决,是最优秀的帝王继承人。
  
  王继恩多次暗示宋太宗,应该恢复赵元佐的王位,立其为太子。宋太宗很是动心。可寇准的一番话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选太子,不必听从后宫妃嫔和宦官的意见,唯有乾纲独断。宋太宗明白寇准在暗示什么。李皇后和王继恩都支持赵元佐,他们是为了富贵而已。于是,宋太宗继续幽禁了赵元佐。
  
  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病危。王继恩积极行动,不但联络了李皇后,还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三位大人物结盟:李皇后坐镇皇宫,胡旦拟写即位诏书,李昌龄搞定朝中大臣,李继勋弹压朝堂,自己负责宫廷安全。万事俱备,第二次拥立大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是,一个小小的破绽让一贯马虎的宰相吕端警觉起来:太宗已危在旦夕,其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元侃。吕端立刻明白,一旦宋太宗驾崩,王继恩必然关闭宫门,之后一切就要听凭李皇后和王继恩摆布了。吕端急忙在自己的板笏上写了“病危”二字,命随从即刻出宫,召太子入宫。
  
  王继恩发现了吕端的小动作,明白大事不好。就在此时,宋太宗驾崩。王继恩和李皇后秘密商议了一番,来到中书省告诉吕端,皇后请其前往皇后宫议事。
  
  吕端更加明白,必然是王继恩怂恿李皇后,想扣押自己。吕端说官家病危时曾留下遗诏,请王继恩随自己一起前往秘书阁,调出那份密诏。王继恩大惊,连忙来到秘书阁,抢先进去到处翻查,想找到并毁掉那份密诏。吕端微微一笑,转身就把大门给锁上了。
  
  李皇后到处也找不到王继恩,正在慌乱之际,吕端独自来到皇后寝宫。李皇后很高兴:肯定是王继恩要挟吕端成功,不然吕端不可能活着来到自己面前。谁知,吕端说:“先帝去世,应该按照先帝的命令拥立太子。”李皇后蒙了,这才发现,王继恩迟迟没有回来的原因。
  
  随即,太子带兵进宫,王继恩的所有手下都被控制了起来。
  
  王继恩走出秘书阁之后,发现大势已去。以他的智慧,应该明白自己再无回天之力。可他找到知制诰胡旦,请他为自己写一篇赞颂新君、支持新君的奏章。胡旦也知道密谋失败,同样心存侥幸,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谁料,奏章呈上之后,竟如石沉大海。
  
  宋真宗即位之后,很快就知道了王继恩的阴谋,只是事务繁忙,因此一直隐忍。
  
  四月,宋真宗尊李皇后为皇太后,殿前指挥使李继勋加封为使相兼陈州节度使,从而解除了王继恩一党的兵权。五月,太宗的丧事结束,宋真宗开始收拾王继恩一党:首先借吕端的手,让御史弹劾参知政事李昌龄为官庸碌、贪婪残暴,罢黜为地方官员;后以谄媚阿谀新君的名义,罢黜胡旦知制诰的官职,流放地方监管。王继恩被贬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
  
  王继恩在均州一呆就是两年。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经营多年的庞大关系网会一朝破裂。李昌龄、胡旦虽然被贬,可李继勋还在位,尤其还有李太后。只要她在,必然会安排自己重回皇宫。自己只要耐心等待,一切苦难都会过去。
  
  只是他不知道,李太后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李太后被赶出中宫,憋屈地生活了好几年,还是宰相们实在看不下去,才提请皇帝应该开始修建太后殿了。宋真宗存心刁难,拨款总是不及时。李太后入住新殿后,不到两年就去世了。
  
  宋真宗可以忍受李太后寿终正寝,却不能接受王继恩逍遥。罢黜王继恩不到半年,新诏书就到了:王继恩品行奸邪,勾结李昌龄等人买官卖官,祸乱朝政,擅自泄露宫闱密事。王继恩所有官职被一撸到底,由当地官员严加看管。
  
  可王继恩的党羽实在太多,王继恩掌控皇宫前后40年,手中掌握着无数官员的秘密。宋真宗思前想后,再次下诏,所有曾经和王继恩有书信往来、人情交往的官员,全部不予追究。宋真宗再提王继恩议罪一事,很快众人就達成了一致:王继恩应当赐死!
  
  王继恩绝望了。离开皇宫两年后,王继恩死在被贬的小房间中。

故事分类

故事荟•猜你喜欢

实用查询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英语单词大全 英语近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在线组词 近义词大全 反义词大全 英文缩写大全 故事大全 造句大全 简繁字转换器 拼音在线转换 数胎动 安全期计算器 排卵期计算器 孕产期计算器 怀孕40周 2024年清宫表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