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响》故事荟

  叫板
  
  明朝洪武年间,苏北古黄县有个姓向的知县,向知县的儿子不学无术,性格放诞。这天端午节,正是向公子的生日,他请来了古黄县所有的响器班,要办个大响动的生日!
  
  于是,县衙门口搭起了大戏台,这些响器班一个挨一个地敲锣打鼓、吹拉弹唱,比赛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连唱七天,谓之“斗响”,图个热闹,又摆阔扬名。头两天,戏台下人头涌动,可是眼看着人一天比一天少!向公子挺纳闷,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去看苏老八打响场去了。
  
  这苏老八住在县城南十八里的苏家寨,他本是个摇拨浪鼓、走村串乡的货郎,人很精明,终于发家致富,良田千顷。
  
  苏老八向来不事张扬,不料今年他听说向公子过生日“斗响”,不知怎的性情大变,眼看要麦收打场,他命家中佃户“打响场”,务必盖过向公子的“响”!
  
  区区一个“打响场”,还能闹出多大名堂?向公子决定亲自到现场去看看。
  
  一般的“打响场”,是给打场的骡马系上铃铛,闹出些动静。可苏家寨这麦场,不仅挖出一个巨大的坑,坑里还密密地排满了敞口大缸,足有九九八十一个,缸上铺的木板,下面也都吊了铜铃铛。
  
  那年过五旬的苏老八端坐在场边的柳树下,一身行头不伦不类,煞是古怪!只见他穿着盘领直裰男服,头上却绾着女式的、俗称为“高妆”的高椎鬏髻,手中拿着一柄多年不用的拨浪鼓。
  
  日头升高,苏老八一摇拨浪鼓,十八头骡马列队成阵,同时拉着石磙碾在场上滚动起来,响声震耳,气势恢宏,而木板下的大缸又把这响声传向四面八方,震撼人心!
  
  一场麦子打完,壮汉们挑出麦秸,扫起打好的麦粒,最后揭开木板,只见板下的敞囗缸中还堆了厚厚一层麦粒,都是通过缸上的小板口流下来的。围观的人们手持口袋,一拥而上,争抢缸中的麦粒,这叫拾余粮。
  
  苏老八这“打响场”,岂不是在同自己叫板?堂堂知县公子岂能让一个土老财扫了脸面?向公子咽不下这口气,回来后思之再三,想了一个高招。
  
  向公子命人在戏台下摆开三九二十七口缩口大瓮缸,往缸里各丢一颗大珍珠,让人们争抢,谁把珍珠抢到手就归谁!
  
  这下衙门口又变得热闹起来了。瓮缸口小腹大,只能容两个人把脑袋探进去,而缸内壁和珍珠又都抹了油,滑溜溜的很难抓,同时探进去的两颗头颅“砰”的一声撞在一起,而在争抢时,头与头又不免“咚咚咚”地连连撞击……
  
  戏台上手摇折扇的向公子望着台下头破血流的人们,耳听一连片的撞頭声,哈哈大笑,此乃“磕响头”也,可比打响场有意思多了!
  
  较量
  
  转眼到了盛夏,向公子又听闻苏老八要闹个响,叫“擀响面”,急忙又骑马坐轿赶了过去。
  
  地点仍在那个打麦场上,一溜摆开四九三十六张长木案板,案板旁各支一口烧柴的土灶锅,每个案板上有一块揉和好了的面团,案板前都站立着一个手执擀面杖的女子,每个女子的脖颈和手腕上,都还系着一串串核桃大的小铃铛!
  
  柳树下的苏老八依旧是那身怪模怪样的打扮,只听他手中的拨浪鼓“咚咚咚”地一响,案板前的女人们便擀起面皮来,同时身上的铃铛也“叮叮咚咚”地响起来。切面皮的时候,刀落案板的声音与铃铛声交织,煞是动听。
  
  不一时,面条落锅煮熟,这些女子便用大碗盛了,给围坐在锅灶边的一家老小食用。结束以后,苏老八另给了她们每人一袋子面,算作犒劳。
  
  向公子看得呆了:这擀响面有声有色,别有一番风情韵致,堪称风流之“响”,亏苏老八这老东西想得出来!本公子岂能输于他?且看本公子的手段!
  
  回到县城后,向公子一口气把县城九家妓院全包了夜。
  
  傍晚时分,由奴仆挑着灯笼在前面引路,向公子先来到一家妓院,只见各房间浓妆艳抹的妓女大开房门,迎上来向他行万福之礼,低头弯腰之际,恰露出香肩和洁白如玉的脊背,向公子轻薄地“嘻嘻”一笑,在其肩背上“啪啪啪”连拍几下巴掌,转身就走,去往另一个房间;拍完这个妓院所有妓女的香肩,然后赶场似的赶赴下一个妓院。如此一来,“啪啪”之声一夜不绝,直到天亮……
  
  向公子美其名曰“拍响瓜”,岂不比苏老八的“擀响面”更响更风流!
  
  一时间,向公子和苏老八“斗响”之事传遍古黄及周边各县,成为奇闻,人们拭目以待,要看两人接下来各出什么“响”招!
  
  天气转凉,秋天到了。这回又是苏老八先出招,叫“穿响鞋”。
  
  古黄有片水洼地,叫小神湖,湖上有座长十里的木架桥,人谓十里桥。中秋节这天,苏老八领着家中一群人拉着十几辆马车,敲锣打鼓地来到十里桥北端,在桥头摆上几百双“毛窝子”。这毛窝子是一种用芦花编结而成的高跟木底草鞋,虽然模样粗蠢,却隔湿保暖,是乡村百姓最好的过冬鞋。
  
  见人们招徕得差不多了,苏老八的管家代主人发了话:无论何人,只要光着脚穿着毛窝子,能从十里桥桥北走到桥南,然后再折回来,就可到马车前领上一套簇新的棉衣。
  
  眼看冬天就要到了,棉衣正是急需之物,当下,大家争抢着穿上毛窝子,闹哄哄地要过桥。苏老八摆摆手制止了哄闹,要求人们排成三人一行的队列,组成几个方阵,集体过桥。队伍组织好以后,苏老八手中的拨浪鼓一响,人们便喊着号子走上了桥。
  
  顿时,几百双毛窝子的木底板踏在木桥上,“嗒嗒嗒嗒”地齐声响,桥颤水抖,声撼大地,分明是上万铁蹄精骑过冰河!
  
  不过,毛窝子鞋窠内极其粗糙,细皮嫩肉的脚底板受不了,还真的有不少人过不了十里桥,两脚磨出了血泡,叫苦连天,只好中途退了回来。望着这些人的狼狈样,苏老八“呵呵”冷笑,拨浪鼓摇得更响!
  
  再说向公子听闻此事,自然又要应战,可这回任凭他苦思冥想,却想不出妙策,竟急出了病。向知县急儿子之所急,揪断几根胡须之后,终于想到了一个高招:将几十个到皇城“上访”的“刁民”全部带到大堂,命衙役给他们穿上烙红的三叶铁鞋。
  
  铁鞋一上脚,皮焦肉烂,直冒青烟,“刁民”无不疼得大声惨叫!卧床于屏风后的向公子探出头来,目睹此景此情,又惊又喜,跳下床来拍掌大笑:“哈哈哈,这才是真正的穿响鞋,比什么毛窝子厉害多了!”他的一身病全好了!
  
  昭雪
  
  虽说儿子的病终于治好了,但向知县不愿意让儿子继续“斗响”了,怪只怪那个荒唐胡闹的苏老八!向知县连夜写了一道能最快上达天听的紧急密折,奏报苏老八密谋造反,揭指苏老八打响场是聚众滋事,擀响面是训练娘子军,穿响鞋则是排兵布阵!
  
  果然,朱元璋接到向知县的密折,下旨命向知县将苏老八捉拿归案,秋后问斩!向知县大喜,立即照办,又掐指一算,半个月后是冬至,就定于此日将苏老八开刀问斩。
  
  冬至这天,向知县坐着八抬大轿来到刑场,亲自坐镇。向公子也骑着马跟在后面,开心得不得了:你苏老八胆敢同本公子斗响,岂能有好下场?
  
  刑场上人山人海。第一声送信炮响,众百姓追着槛车,哭着为苏老八送行。向知縣大为诧异:没想到苏老八这么一个败家土老财竟如此得人心!
  
  第二声追魂炮响,苏老八双眼紧闭,一仰脖子喝干了长别酒。就在这时,只听刑场外一声大叫:“刀下留人,圣旨到!”就见一队骑着骏马的锦衣卫闯进刑场正中。
  
  向知县大惊,不敢怠慢,急忙摆香案跪接圣旨。为首的锦衣卫校尉高声念起圣旨,命当场赦免苏老八,向知县父子代之斩首,其罪名有二:一是贪污朝廷发给百姓的赈灾钱粮;二是对上访百姓滥施酷刑!
  
  向知县一下子瘫倒在地,而苏老八热泪直流,喃喃道:“当今皇上果然是圣明天子,小老儿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朱元璋越想越不对头:自古以来造反的都是穷苦老百姓,苏老八一个良田千顷的财主造哪门子反?
  
  朱元璋也是贫苦农家出身,他把那道密折看了又看,终于看出了门道:这苏老八打响场让人拾余粮、擀响面让人吃饱肚子又得面、穿响鞋让人得棉衣备寒,分明都是在赈济灾民啊!只有无粮的穷人才去拾余粮,忍心让妻女抛头露面擀响面;同样也只有常年赤脚蹭满老茧的穷人,才能光脚穿着毛窝子走上二十里路!加之今年接地方奏报,苏北各县闹春旱,朝廷特地拨银调粮赈济灾民,莫非这古黄知县贪污了银粮,又不准百姓上访?不然,苏老八一个土财主也不会变着花样赈灾了!还有,苏老八手持拨浪鼓,头束“高妆”,岂不是“击鼓告状”的谐音?
  
  朱元璋心里有了数,立即命人去古黄秘密调查,很快把向知县的贪污罪行连同苏老八斗响的真相弄了个水落石出。

故事分类

故事荟•猜你喜欢

实用查询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英语单词大全 英语近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在线组词 近义词大全 反义词大全 英文缩写大全 故事大全 造句大全 简繁字转换器 拼音在线转换 数胎动 安全期计算器 排卵期计算器 孕产期计算器 怀孕40周 2024年清宫表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