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家住江湾村,村民们以种植黄葱为生。小江是个有抱负的人,苦于没文凭,也没后台,只能卖葱过活。可他总觉得自己不该只是个卖葱的,寻找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天,小江开着机动三轮走街串巷卖葱,卖了大半天,也没卖出多少。到了地处深山的刘庄,刘庄盛产红薯,可谓远近闻名。小江灵机一动,便打算用葱换红薯。
一进刘庄,小江便扯开嗓门吆喝起来:“三斤红薯一斤葱,老不骗来少不哄,葱换红薯喽!”刚吆喝几声,葱摊便被村民们围住了。
忙碌了半个多小时,车斗内只剩下几捆葱了。小江不由松了口气,正发动车子准备离开,忽然一个姑娘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哥,别走,我也要用红薯换葱。”
小江抬头一看,只见面前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再细看,姑娘长得十分俊俏,白皙的面庞、乌黑的披肩发、匀称的身材,把小江勾得神魂颠倒。
见小江一直盯着自己看,姑娘的脸红了一下,接着问:“咋换呢?”
小江的心思还在姑娘身上,便顺嘴说道:“老办法,一斤红薯三斤葱,老不骗来少不哄。”
姑娘寻思:刚听人说是三斤红薯一斤葱嘛,怎么现在倒成了一斤红薯三斤葱?回到家,姑娘还一直在想,那个卖葱的,到底是一时糊涂,还是有意让我占便宜?
这天,姑娘进城赶集,巧的是又见到了小江。姑娘走到小江面前,试探着问:“大哥,你还认识我吗?”
小江看了看姑娘,十分肯定地说:“咋不认识,那天我在你们村换葱……”
姑娘趁势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小江一听,拍著胸脯说:“不会的,不会的,我要是那样,不成了傻瓜吗?”
姑娘更奇怪了:他明明做了赔本买卖,却为何不承认呢?
姑娘心中有疑问,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她就有意无意地去找小江,两人渐渐熟悉起来,话也越聊越多。一年后,小江跟姑娘喜结良缘。新婚之夜,姑娘又抖出了以前那个疑问,这时候,小江才道出了实底。
小江说,那天他一见姑娘,立马就喜欢上了,但怎样才能跟姑娘扯上关系?他灵机一动,采取了故意出错的方法,这样就留下了再次接触的机会。
得知了真相,姑娘使劲捶打着小江:“爱耍小聪明的坏蛋,讨厌,讨厌……”
小江结婚后不久,一天,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杜科长到江湾村采访,到了小江的菜地头,杜科长见小江种的葱长得格外茂盛,便跟小江聊起天来。
小江说了很多,甚至还说了自己用“一斤红薯三斤葱”骗来了老婆,惹得杜科长哈哈大笑。
聊着聊着,杜科长觉得小江说话文雅,思路清晰,就问小江是啥大学毕业的。小江说自己没上过大学,但他上学时文学功底就很好,在报上发过不少“豆腐干”。
杜科长越听越满意,没多久,小江便被县委宣传部聘请为宣传干事,专职从事宣传报道。
小江高兴极了,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本,经常走访乡村农庄,写一些关于农村老百姓的报道,还经常送村民一些自家种的葱。时间久了,村民们都认识他了,还经常打趣说:“哟,江记者,一则新闻三斤葱,换不换?”原来,大家都知道了小江“用葱换媳妇”的事。
有一天,小江的老婆从娘家回来后便愁眉苦脸的。问了才知道,小江的岳父一直在老家刘庄种红薯,可这些年,红薯始终卖不上价。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而岳父是个“老犟筋”,坚信种红薯能致富。他把山顶几十亩没人愿种的薄地转包到手,天天起早贪黑地侍弄,结果,红薯的产量倒不低,却卖不出去,堆得满屋都是。
讲到这里,老婆嗔怪道:“你在县委上班,就不能替爹想想办法?”这话倒提醒了小江,他决定用手中的笔帮岳父渡过难关。
主意一定,小江便骑上摩托到刘庄及其附近村庄考察。三天后,小江写了一篇新闻稿发在市报的显著位置。文章一刊登,找岳父买红薯的人立马踏破门槛,不到一周,岳父家的几千斤红薯便销售大半。
老婆乐得合不拢嘴,忍不住问小江:“你到底写了些啥呀,竟这么管用?”
小江便把报纸扔了过去,老婆一看,只见文章的标题是《三十年的坚守》,内容主要是:
刘庄的刘老五是个“老犟筋”,三十年来,一直坚持在山顶种传统红薯,不用化肥而用农家肥,不用河水而用积攒的雨水,不喷洒农药而坚持自己捉虫,他种出的红薯虽然个小,不太好看,却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据说可以抗癌……
与此相反的是,山下的农民用劣质的化肥做底肥,用发臭的河水浇地,用剧毒农药杀虫,他们种出的“浮肿”红薯自己都不敢吃,却要上山买刘老五的红薯吃……
文旁还附了几张河水发黑发臭的照片。
刘老五就是小江的岳父,这是女婿变着法子夸岳父呢,怪不得岳父的红薯卖得那么快。
可没高兴几天,小江就被杜科长叫到办公室一顿狠批,小江被批得晕头转向,忍不住辩解道:“不就是写了篇歌颂老丈人的文章,你不说还没人知道哩,犯得着生这么大的气?”
杜科长“啪”地拍了一下桌子,吼道:“你知道那条河流为什么被污染?那是县长的小舅子在河的上游办了家化工厂……”
第二天,小江便被县委宣传部辞退了。回到家,老婆劝道:“别生气,做不了宣传干事,我们还在家种葱、卖葱,饿不死人!”
小江瞪了老婆一眼:“还种啥葱哩,咱们干脆去帮爹卖红薯,如今,爹的红薯价格暴涨,按市价计算,那可是标标准准的一斤红薯三斤葱!”